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门户网站,国内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与咨询服务提供商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访谈 > 正文

孤岛铁汉——记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1标工程管理部部长陈朝军

2018-12-18 来源:《港珠澳大桥风采录》(三)
      陈朝军,1982年生,河南平顶山人,工程师,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1标工程管理部部长。
 
      在陈朝军看来,奉献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崇高的情感;奉献是对他人的尊敬与爱戴,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莫过于无私的奉献;奉献就像璀璨的明珠,晶莹而明亮,像鲜艳的旗帜,指引着前行的路。
 
      在伶仃洋上,有这样一支团队,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远离家乡,奋战在祖国桥梁事业的第一线,默默地守护着那片海、那个梦想。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苦中作乐,书写着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他们是港珠澳大桥建设者,CB01标工程管理部部长陈朝军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安哥拉的那段“峥嵘”岁月
 
      陈朝军戴着金丝边眼镜,个头不算太高,全身弥漫着书生气……初次见面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他曾远赴非洲安哥拉,在这么一个条件异常艰苦的地方,担任安哥拉库内内河大桥建设的工地项目经理。每当谈起这段经历,他都十分感慨:“实在是非常难忘!”
 
      安哥拉库内内河大桥全长880米,是安哥拉境内最大的钢箱梁公路大桥,是安哥拉通往纳米比亚的必经之路。由于施工地点位于库内内省,是安哥拉南部极其贫穷的地方,加上地处原始森林,当地传染病流行。很多工人,包括陈朝军在内,都曾感染疟疾等传染病。加上安哥拉刚刚结束内战,治安状况非常差,偷盗及武装抢劫时有发生。尽管营地由当地警察24小时持枪巡逻,但人身安全还是随时有可能受到威胁。加上施工地点是内战的南方主战区,区域内布满地雷,战后遗留的坦克等重型武器到处可见……“当时我震惊了!以前这样的环境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简直是难以想象。”
 
安哥拉库内内河
      外部的环境他们可以克服,但最大的困难是施工工具紧缺。当时安哥拉几乎没有自己的工业,各种物资紧缺,钢结构方面的施工机具及配件和施工材料更是匮乏。他们只能一一清点现有的施工机具和材料,但直到最后还是存在“有些没有到位,有些数量不够,有些型号不对,有些不匹配,有些还没有配件”的情况。陈朝军当时为此着急不已,“从国内调运材料设备需要两个月左右,空运也要半个多月,如果仅靠国内发运,要延误不少工期,工程就无法按时完成,我们只有自己想办法。”他一方面急着上报情况,另一方面紧急召开项目部专题会议。最终,大家群策群力,研究得出解决方案:首先,根据现有机具、材料修改施工方案;第二,想办法使用现场材料制作替代机具;第三,严格控制损耗,做到所有领用物资必须注明领用人和物资用途;第四,保证施工进度,做好易损物资损耗的统计工作,提前准备,保证库有所存,存之有度。
 
      就是这样,他们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既降低了工程成本,又保证了施工进度,顺利地完成了工程任务,这是让陈朝军颇为自豪的。对于这段往事,陈朝军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幸的是我们没有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没有辜负集团公司对我们的重托。”
 
迎难而上,方显男儿本色
 
      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陈朝军始终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多学、多想、多练、多干,不断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他先后参建了香港昂船洲大桥、安哥拉库内内河大桥、嘉绍大桥、九江大桥等多个桥梁项目,担任工地项目经理、副总工程师等重要职务。陈朝军常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获得了什么”,而他也用行动也证明了,他一直都没有忘记过“奉献”二字。
 
嘉绍大桥
      2012年3月15日黎明,彻夜未眠的陈朝军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心潮澎湃,难以平静。前一天,他临危受命,收到了前往港珠澳大桥项目部和中山基地建设指挥部的调令,担任港珠澳大桥项目部工程管理部长、中山基地建设指挥部技术部兼工程部部长,参与中山基地的建设和港珠澳大桥总拼装的生产准备工作。接到调令以后,陈朝军马上意识到了前路难行,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中山基地。当时,中山基地还是一个“荒滩孤岛”,在这个少有人烟的地方里,所有粮食、蔬菜都需要从“岛外”运进来,住的是临时搭建的板房,基本上还原了“半原始”的状态......工们都感慨道:“有时连有线电视信号都收不到,生活可谓枯燥无味。幸运的是后来电通了,水也通了,比以前的条件好多了,但是想要出去遛达遛达,实在是太远了……”
 
      即使如此,肩负着集团公司的期望与重托的陈朝军在接到调令的第二天,还是毫不犹豫地匆匆赶赴中山基地,快速地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了中山基地建设和港珠澳大桥CB01标钢结构总拼装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中。然而,岛上的形势比他预料的更为严峻,不仅上岛没有陆路通道,交通工具也仅是租用当地渔家的渔船;眼前是一片荒芜的人工岛,大片的沼泽和水塘,在茫茫滩涂,除了拍岸的涛声和天空鸣啾的鸟声,四周一片寂静;脚下是未经修整的地面,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陈朝军当时常说,“帐篷就是我们流动的家”。但即使这样,他们仍始终相信,物质生活虽然艰苦,精神却是饱满的!陈朝军曾有感而发写下一首打油诗:
横门水道一线天,山桥健儿齐来裁。
三月荒岛换新颜,疑似周公还复来!
      岛上环境困难重重,工作难以开展。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没有交通工具,施工检查耗时长;然后是天气问题,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暴雨、台风经常肆虐。其中,有两件“趣事”让陈朝军至今印象深刻。
 
      中山基地建设开工那天,随着一阵狂风,雨帘从天边漫过来,天地间顷刻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岛边的树木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地上更是泥泞不堪。幸运的是,风雨停歇了十分钟,当时主持开工仪式的王树枝指挥长一声令下,抓住了这个难得的间歇举行了开工典礼,这次“别开生面”的开工仪式给陈朝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常说,风雨过后是彩虹,陈朝军所在的基地正是在暴风雨中站起来的,当时,他内心便坚信,他们一定会成为横跨珠三角天空的那一道“彩虹”。
 
中山基地全景
      另一件趣事也是跟台风有关。有一次,台风将至,岛上人员需要紧急撤离,由于施工人员大多是北方人,对台风的危害没有清晰的认识,开始时大多不愿意撤离。经过多次动员,直至晚上8点多,所有人员才同意撤离。距台风预计登陆的时间越来越近,仅靠交通船已无法在安全时间内转移所有施工人员,陈朝军立即请示相关领导,请海事、边防等政府部门派出急救船只协助转移施工人员。凌晨2点多时终于将岛上近1000名施工人员顺利转移。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台风竟然把他们的临时卸货码头“带回了家”。当时项目建设的大部分物资设备都需要从临时码头上岸,陈朝军只好带领大家昼夜不停地抢修临时码头……
 
      除了交通问题和天气问题,中山基地的建设还面临着地质条件问题。基地所在位置地质疏松,岩石层起伏较大,地质勘探资料不能准确反映地质起伏情况,可参考性较差,导致同一个承台上4根桩基最后桩长竟然相差10m以上。陈朝军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对施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贯入度进行控制,并分析锤击贯入度数据,重新进行桩基承载力实验,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与地质相适应的贯入度参考标准和停锤控制标准,最后根据桩基各项检测结果为“所有桩基全部合格”。
 
      另外,钢箱梁总拼厂房钢结构柱子采用的是格构柱,柱子为焊接螺旋管。进行钢管砼的顶升时,钢管与承重牛腿间的焊缝容易爆裂,出现喷浆,存在严重的质量事故风险。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朝军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在钢结构柱子制造时,严格把关重要焊缝质量,严格控制砼配合比。混凝土顶升以前,指派专人到柱子上面进行焊缝质量二次检查,有时自己上阵检查。通过努力,钢管混凝土顶升过程中,没有出现一处漏浆。
 
      迎难而上,方显男儿本色。艰苦的环境、接踵而至的难题没有把陈朝军吓倒,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陈朝军以身作则,夜以继日地扑在这片荒岛上,他与岛建人员同甘苦、共患难,始终奋战在基地建设的第一线,带领员工们仅用七个多月的时间,克服了台风、异常连续降雨、道路不通、水电故障、渔民闹事等各种难题,完成了临时生活设施、临时道路、场地平整到钢箱梁总拼厂房、办公楼、宿舍楼、打砂涂装厂房、大节段拼装厂房、1# 码头、7# 码头、场地结构层、50吨门座起重机制造安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中山基地初步具备港珠澳大桥的总拼装条件。
 
CB01标总拼装开工暨中山基地投产典礼
      中山基地终于建成,容不得喘息,陈朝军马上带领着团队进入港珠澳大桥的全面施工阶段。五、六月份的中山基地,透蓝的天空悬挂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也像被太阳烧化了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闷热的空气,让忙碌的人们感到窒息,37℃的高温更把人的皮肤晒得生疼。这个时候,陈朝军依然带领着员工奋战在生产的第一线。钢箱梁总拼厂房6000多吨钢结构要在3个月内全部完成加工详图的转化、钢结构的加工制造、安装等工作。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难以想象的工程量!可是陈朝军和员工们不言苦累,纵然汗如雨下,也要24小时加班加点连续作业,完成6000多吨钢结构加工制造的指标。在钢结构安装中,巨大的钢结构少说也有十几米,面对着中山的雨季、台风“说来就来”的情况,陈朝军一度感到“没辙”,只能每天观看天气预报,请当地有经验的渔民观察天气……
 
CB01标钢箱梁大节段拼装完工
 
铁汉也有柔情时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是中国建桥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制造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通道项目,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在外人看来,能有幸参与港珠澳大桥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项目,是一份荣誉。但身处其中才知道,在这背后往往要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自中铁山桥集团中标港珠澳大桥钢结构最大合同标段以来,先后投资建立了山桥产业园和中山基地。尤其是中山基地的建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这些都寄托了每一个大桥建设者的梦想,同样也包含了陈朝军的心血。
 
青州航道桥
      每当谈到自己的家庭时,在人前总是展现出大方、理性的陈朝军,语气却带着柔情和淡淡的忧伤。陈朝军与家人分散三地,他的爱人在南通市上班,经常要加班,有时候非常想念自己的老公和女儿,甚至会想到失眠。因为夫妻俩人没有时间看护女儿,只能请家在沧州的岳父代为照料。夫妻俩人只能偶尔用视频聊天的方式见见女儿,女儿每次都会叫嚷着想爸爸妈妈。而陈朝军的父母在河南,由于自己工程繁忙,不能常在膝下尽孝道。陈朝军说,唯一欣慰的是“爱迪生发明了电话”,他自己也笑称,这可能是世间最冷的笑话了……
 
      同事们谈起陈朝军,除了敬佩之外,更多的说他“是一个工作狂”。工程管理部的林工说:“有一次连续20多天的工作,一天休息3、4个小时。这些我们看在眼里,劝他也不听。集团公司举行设计方案评审会时,他也是连续一周熬夜看施工图,每天半夜2、3点起来看他的屋里灯还亮着……”
 
      对此,陈朝军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了我自己该做的事。”是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更用青春、智慧和汗水在超级工程中贡献己力,不言苦累,无怨无悔。(本文于2016年发布)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工程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项目管理信息化

Copyright © 2021 工程项目管理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6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7488822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工程项目管理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门户网站,隶属卓橡公司

工程项目管理界微信公众号

PMO大会微信公众号